书籍详细信息


《小蝌蚪找妈妈》

《小蝌蚪找妈妈》

作者: 鲁兵 作者来自: 中国
绘图: 陈秋草 翻译:
出版社: 新蕾出版社 ISBN: 978-7-5307-4485-7
总字数: 700 该书的测试题目由: 一阅读 提供

    这是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。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,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,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。
    该书不仅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,而且蕴含了从小要独立生活、遇事应主动探索的道理。

问题1

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?

问题2

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?最后它找到妈妈了吗?

作者介绍

鲁兵:浙江金华人。首届韬奋奖获得者。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。既是编辑,又是儿童文学作家。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,中国散文诗协会会员,上海诗词学会理事、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幼儿读物研究会会长。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。
鲁兵编辑过《中国儿童时报》、《童话连篇》、《小朋友》、《365夜》(故事)、《365夜儿歌》、《365夜谜语》等儿童读物。他还写了不少优秀作品,如《唱的是山歌》(获全国第二次儿童文学评奖一等奖)、《老虎外婆》(获全国儿童读物优秀奖)、《小猪奴尼》(获儿童文学园丁奖的优秀作品奖)。他还节编了古典文学作品《水浒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说岳全传》,改写了《小西游记》、《包公赶驴》等。

相关知识

我们都非常喜欢小蝌蚪,那你知道小蝌蚪是从哪里来的吗?它又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呢?
在青蛙繁殖的季节,雌蛙将卵产在水中,雄蛙随即排出精液。精、卵在体外完成受精过程;受精卵经过孵化,就成为了蝌蚪,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扁而长的尾巴,外形像一条鱼;接着,蝌蚪会长出两条后腿,再长出两条前腿,同时尾巴也会逐渐缩短,这时,它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不再像是一条鱼,而是变成了幼小的青蛙;幼蛙离水登陆,逐渐发育,成为成蛙。因此,青蛙的成长经过了:受精卵→蝌蚪→长出前腿→长出后腿→幼蛙→成蛙的过程。
青蛙生活在小河、水沟及水田中,以蛾、蚊、蝇类等农业害虫为主要食物。据统计,一只青蛙一年至少要吃掉1500只害虫。因此,人们把青蛙称为“捉害虫高手”,并把青蛙当做人类的好朋友。

相关典故

盘点关于蛙的成语:
1.井底之蛙:
    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,比喻见识狭窄的人。出处为先秦典籍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。”
2.蛙蟆胜负
     青蛙与蛤蟆斗争的胜负,比喻不足介意的荣哀得失。出处为宋代刘克庄《水龙吟·丙辰生日》词之二:“任蛙蟆胜负,鱼龙变化,侬方在,华胥国。”
3.蝇声蛙躁
     苍蝇、青蛙无休止地叫,比喻低劣的、无病呻吟的诗文。出处为清代钱谦益《〈范玺卿诗集〉序》:“今也生乎百世之下,欲以其蝇声蛙躁,追配古人,俪然以李杜相命,浸假而膏唇拭舌,訾议其短长,蜉蝣撼大树,斯可为一笑已矣。”
4.春蛙秋蝉
     春天蛙叫,秋天蝉鸣,比喻喧闹夸张、空洞无物的言谈。
5.蛙鸣蝉噪
     蛙声和蝉声,使人听了厌烦,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。
6.云龙井蛙
     云端的龙,井底的蛙,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。

相关故事

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“井底之蛙”篇:
      栖息在井里的青蛙在井边碰上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。青蛙看见大鳖,便对它夸口说:“你瞧我住在这儿多么快乐呀!我从井栏上蹦进浅井,可以在井壁的缝隙里小憩。在井水里游耍,水面就托住我的胳肢和下巴。在软绵绵的泥地上漫步,淤泥就漫过脚背。看看周围的红虫、小螃蟹,它们谁也不能比我自由自在。”
      井蛙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的安乐:“我独自享受这口井儿,真是快乐极了。”它对海鳖发话,“先生,请问您,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?”
      海鳖听了井蛙的话,也走到井边去瞧瞧。谁知它的左足还没踏进井底,右足却被井栏绊住了。它连忙后退了两步,把大海的情形告诉井蛙说:“我生活的大海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面的辽阔;用万尺深度不足以穷尽海底。在大禹时代,10年中有9年遭水灾,海面也并不因此而上涨;商汤时代,8年中有7年遇旱灾,海水也并不因此而下降。你要知道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而涨落。这也就是我栖息在广阔东海的乐趣!”
      井蛙听了大海鳖对大海的描述,吃惊地瞪着圆圆的小眼睛,满脸涨得绯红,羞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……

爱上读书-问答